通过对六个登陆华东的台风数字化序列卫星云图的研究,揭示了台风中心附近大暴雨,台风中外围螺旋云带上的大暴雨,台风南侧外螺旋云带尾部大暴雨及台风龙卷形成过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的一些特殊事实。...
采用最小二乘法用温度对时间(T-t)序列线性拟合,计算了武汉市气象局与相临的五个气象台站1961-1995年35年来不同时间尺度相应的温度差(城市热岛强度)序列变化,并分别建立城市热岛线性趋势方程,探...
利用1981年6月27日梅雨锋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梅雨锋上两条南北雨带的湿位涡及其变率进行了诊断,揭示了中β尺度雨团的发生发展与边界层湿位涡有密切的联系。在雨团发生发展期伴有负的湿位涡,而雨团发...
针对近年来盛夏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异常变化及其引起的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我国中东部一系列气候灾害,本文就其前期隔季遥联因子作了统计研究;发现此类因子不仅随时间有变化,且因所研究资料样本大小而异。从近20...
近10年的资料统计表明,华西暴雨常常发生在台风西进登陆期间,占登陆台风总数1/4,台网移向对暴雨落区,强度有密切关系,其原因在于西行台风引起副高西伸,其西部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加强,并在低层形成东风水汽...
对流云是湖北省西北部盛夏季节主要的降水来源,也是此时期抗旱人工增雨主要的作业对象,本文着重讨论了利用具体射程远,播散高度高,催化剂量大,成核率高等优点的增雨火箭,对对流云流行催化所涉及的目标云的选择,...
对1991年7月4日至7日(“91.7”)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低涡切变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行星边界层参数化的中尺度数值模拟。控制模拟结果揭示“91.7”江淮暴雨过程与中尺度暴雨低涡的生成和发展以...
应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进行了不同时刻环境要素场与大—暴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大—暴雨发生前2天至发生后2天的不同时刻,环境要素场都能提供大—暴雨的预报信息。应用不同时刻的环境要素为...
利用长江中下游24个代表站点的月降水量、NCEP/NCAR全球海温和向外长波辐射(OLR)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了长江中下游1月和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
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对不同的地区,程度会不一样,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及经济结构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以安徽和江苏两省经济的差别与1991年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对两省的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