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020年第5期831-844,共14页

黄骅坳陷中生界内幕不整合构造的时空差异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作者:张津宁,周建生,王建柱,付立新,李宏军,楼达,王辉,吴佳朋

摘要:中生代是中国东部沉积盆地形成与发育的关键期,不整合空间结构响应了中生代构造运动的类型、变形特点。本文以黄骅坳陷中生界内幕不整合为研究对象,解剖不整合接触层位、结构样式和空间分布,明确古构造格局,探讨盆地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黄骅坳陷中生界内幕发育3套二级不整合面,中-下侏罗统与前侏罗系以平行不整合为主,下白垩统与前白垩系单斜不整合分布广泛,构造调节带发育褶皱不整合和断褶不整合,古近系与前古近系在凸起构造带发育单斜、断褶和褶皱不整合,凹陷区见平行不整合;侏罗系沉积前古构造为宽缓的褶皱构造,白垩系沉积前北区为剥蚀区,南区为陆相沉降区,古近系沉积前中-北区为陆相沉降区,南区为剥蚀区,形成反转盆地构造;黄骅坳陷中生代为3期沉降、3期抬升,构造调节带为盆地沉降反转的关键界限,区域构造体制的转变为不整合结构及构造变形差异化的根本动力来源。不整合空间结构属性客观地纪录了沉积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古构造格局与发育过程,为构造运动在盆内重要体现。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关键词:不整合中生代黄骅坳陷燕山运动构造地质接触关系unconformityMesozoicHuanghua DepressionYanshan movementtectonic geologystratigraphic contact relation

分类号: P542.34[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