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020年第6期1190-1207,共18页

西藏然巴地区十字石‒蓝晶石云母片岩变质作用研究:对始新世淡色花岗岩成因的启示

作者:李志泰,徐扛,王连峰,王强,蒋映德

摘要:然巴穹隆及其周源发育不同期次淡色花岗岩与不同程度变质作用,两者之间存在何种成因关联尚不清楚。为揭示这一内在联系,本文对然巴穹隆中变形的淡色花岗岩与围岩中十字石‒蓝晶石片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变质相平衡模拟和锆石、独居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然巴穹隆中变形花岗岩以脉状产出,为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其形成年龄约为45 Ma。这些花岗岩脉具有高CaO与Sr含量,相对较高的Sr/Y值、较低的Rb/Sr值,在Sr/Y-Y图解中落于埃达克岩范围内,暗示其成因与地壳加厚有关。穹隆围岩中十字石‒蓝晶石云母片岩具有峰期共生矿物组合: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变质相平衡模拟结果显示其具有增温增压的进变质作用过程,且变质峰期温压条件为600~650℃/8×10^8~9×1^08 Pa。对该云母片岩开展独居石U-Pb测年,获得变质峰期年龄约为53 Ma。研究表明然巴地区在始新世存在着地壳加厚过程,造成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从而形成区域围岩变形二云母花岗岩。本次研究为喜马拉雅造山带始新世淡色花岗岩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的成因关联提供了研究实例。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然巴穹隆淡色花岗岩变质变形Himalayan orogenic beltRamba domeleucogranite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分类号: P511.5[天文地球—地质学]P581[天文地球—岩石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