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020年第3期543-560,共18页

江南造山带仙霞复式岩体的成因研究

作者:付翔,张达玉,蒋华,叶龙翔,任康达,汪应庚,袁峰,周涛发

摘要:仙霞复式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部,是该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复式岩体之一。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仙霞复式岩体不同期次岩浆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复式岩体侵位分为早、中、晚三阶段,岩性分别为二长花岗岩(143.0±3.5 Ma)、花岗闪长岩(140.0±2.0 Ma)和钾长花岗岩(138.6±3.5 Ma),是江南造山带燕山期早期(146~135 Ma)岩浆作用的产物。仙霞复式岩体三阶段岩浆岩均为高碱、弱过铝质岩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均呈Rb、Ba、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的特征,锆石εHf(t)同位素为负值(–15.54~–1.03)。综合分析显示,仙霞复式岩体的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物质为主的壳幔混合源区,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146~135 Ma)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背景下。

发文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

关键词:复式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江南造山带composite plutonzircon U-Pb datinggeochemistryJiangnan orogen belt

分类号: P595[天文地球—地球化学]P597[天文地球—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