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热浪事件的触发与大气季节内信号的传播密切相关。基于ECMWF次季节预测系统的回报数据,本研究在延伸期(10–30天)尺度上评估了一次典型江淮热浪事件的预测情况。评估采用气候态与季节内模态剥离的...
基于2014年夏季地基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北平原忻州郊区站点辐射和气溶胶特性。结果表明,晴空和云天条件下的长波辐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地方时17:00 (392.6 W m^-2)和06:00 (36...
本研究揭示,南亚夏季风降水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印巴边境南部至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部降水增加,而南部季风区和印度半岛西海岸降水减少。利用CAM4开展的海温敏感性试验显示,...
近年来,在实施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后,中国的PM2.5污染已得到明显改善,但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一些发达的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地区。鉴于臭氧生成的...
为研究珠三角地区大气霾污染特征和形成机制,于2014年秋季在区域内三个典型观测站同步开展了细颗粒物外场观测。结果表明,三个站点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呈现出区域性特征。...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简称急流)对东亚夏季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评估气候系统模式对急流的模拟能力对理解东亚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1个CMIP6气候系统模式历史气候模拟试验数据,结合NCEP和GPC...
2011年一月中旬,西北太平洋上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双子气旋事件。该双子气旋中的一个气旋(简称气旋A)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强度堪比台风的极端强度爆发气旋。本文采用旋转风,辐散风动能收支分析来研究造成该极端强度...
本研究发现在夏季风季,存在从阿拉伯半岛北部和里海至印支恒河平原的一个波列,该波列进一步沿喜马拉雅山麓伸展到青藏高原东部。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非绝热加热通量(1000hPa至500...
在陆面模式AVIM中模拟了1979-2015年中国碳氮通量的时空特征,碳通量GPP和NPP的模拟优于MODIS和TRENDY资料的结果。与CMIP6和CABLE模式的结果相比,AVIM对氮沉降和生物固...
陆海风是由于海陆表面之间的比热容不同而导致的昼夜热量分布差异,从而在海岸附近引发的大气中尺度循环系统.本文利用多普勒风激光雷达Windcube100s首次对黄海西海岸的海陆风的循环结构进行了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