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 2020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威远—自贡地区五峰期—龙马溪期古地形及其对页岩储层品质的控制

作者:施振生,王红岩,林长木,孙莎莎,金惠,郝翠果,陈胜,张蓉

摘要:古地形影响着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储层品质和含气性。综合研究威远—自贡地区582.57km~2三维地震全覆盖、多轮二维、11口井及4根岩芯资料表明,该地区WF1—LM4笔石带发育时期的古地形为"一缓坡、一鼻隆、一台地、一中心"分布格局。缓坡位于自203井—威202井—威201井一线,为川中古隆起的水下自然延伸,地形坡度小,地层厚度相对较薄;鼻隆位于威203井—威205井—内江地区,与川中古隆起相连,地形坡降相对较小,形态上为鼻状;台地分布于邓探1井—富顺地区,隆起幅度相对较小;沉积中心位于威远—自贡—威206井区,水深较大,水体还原性较强。WF1—LM1带发育期,威远小型鼻隆分布于威204井—威206井之间,五峰期分布面积63 km~2,LM1带分布面积45 km~2;LM2—LM4带发育期,鼻隆分布于威202井区,面积仅29 km~2。古地形差异表现在页岩厚度、地震反射特征和笔石带等方面。沉积中心区地层厚度最大,由沉积中心向两侧上超尖灭,笔石带减少或缺失。古地形差异造成页岩储层厚度、品质及含气性等差异,沉积中心区页岩储层最厚、TOC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孔隙度及含气量均最高,单井测试产量大于15万方/天。综合地层厚度和储层品质,本研究认为沉积中心区是Ⅰ类有利开发区,斜坡区是Ⅱ类有利开发区,鼻隆区是Ⅲ类页岩气开发区。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浙江湖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室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技术服务中心

关键词:四川盆地威远—自贡地区古地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层划分Sichuan BasinWeiyuan–Zigong areapaleotopographyWufeng–Lungmachi formationsshale gasstratigraphic division

分类号: P534.4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P534.43[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地层学杂志

地层学杂志

Journal of Stratigraph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