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 2019年第4期352-363,共12页

江西玉华山泥炭2000 a BP以来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作者:邓云凯,李亮,马春梅,赵琳,崔安宁,周斌

摘要:过去2000年是PAGES (Past Global Changes)计划重点研究的时段,其中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的气候变化备受关注。学术界对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起止时间、温湿配置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对江西中部山地玉华山泥炭钻孔YHS2的年代标尺以及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腐殖化度、烧失量、孢粉等多指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气候变化和地球化学元素迁移、分布规律,重建该区域过去2000年降水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玉华山地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干湿变化。结果表明:在中世纪暖期(800-1450 A.D.),沉积物中Al、Si、Ti等外源碎屑元素含量升高,烧失量处于低值,腐殖化度较低,乔灌木花粉含量高,而旱生草本花粉含量低,各个气候指标的记录都指示该阶段降水增多,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而在小冰期阶段(1450-1900 A.D.),沉积物中Al、Si、Ti等外源碎屑元素含量降低,变化趋于稳定,烧失量处于高值,腐殖化度较高,乔灌木花粉含量降低,而中旱生草本花粉含量升高,各个气候指标的记录都指示在该阶段降水减少,为较冷干燥的气候环境。

发文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泥炭X射线荧光光谱(XRF)中世纪暖期小冰期气候变化peatX-Ray Fluorescence(XRF)Medieval Warm PeriodLittle Ice Age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P534.63[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地层学杂志

地层学杂志

Journal of Stratigraph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