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 2020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辽西南部中生代地层序列及特征

作者:李晓波,王旖旎,梁琛岳,李博阳,郑常青,张梅生

摘要:辽西南部兴城、葫芦岛等地中生代地层由老到新可划分为下三叠统红砬组、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以及下白垩统义县组。红砬组分布在杨家杖子和喜鹊沟向斜内,海房沟组主要分布于兴城龙回头盆地,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分布于金岭寺—羊山盆地南端的娘娘庙、杨树湾一带,义县组主要分布在小德营子、新台门和兴城—老滩等地。南票虹螺蚬地区原定"红砬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所在层位有可能属于乐平统蛤蟆山组,白马石中华史麦斯果植物群化石层的归属和时代尚需进一步研究,新台门和高桥地区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湖相沉积夹层属于义县组。本区中生代地层缺失较多,海房沟组和义县组均存在不整合于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的情况,是本区独特的燕山运动地质记录,并且表明山海关古陆/隆起在中生代仍然影响着辽西地区的沉积古地理格局。

发文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辽西南部中生界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燕山运动southern Western LiaoningMesozoicYanliao BiotaJehol BiotaYanshanian Movement

分类号: P534.5[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来源期刊
地层学杂志

地层学杂志

Journal of Stratigraph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