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02年第5期 450-458,共9页

生态干扰度:一种评价植被天然性程度的方法

作者:李迈和,Norbert Krauchi,杨健

摘要:地球上现存的植物或森林群落都是植被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结果,因此,现实的植被反映着历史上人类对它们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干扰'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人类对植被或森林影响的大小,即‘生态干扰度';或用来表示现实植被离开它的‘天然植被'的距离,即现实植被的‘天然性程度'.如此的‘天然植被'可以是:(1) 历史上从未受过人类任何干扰的‘原始植被';(2) 基于当前立地的‘潜在的自然植被'.然而,成百上千年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干扰,致使真正的‘原始植被'现在几乎无处可寻.因此,‘潜在的自然植被'被用来作为生态干扰度估计或植被天然性程度评价的参照系.作为一种很实用的生态分析手段,生态干扰度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林、水、景观、城市及自然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生态评价上.为此,本文论述了生态干扰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发文机构:瑞士联邦林业、雪和景观研究院 德国图宾根大学

关键词:生态干扰度天然性程度自然植被生态恢复评价方法HemerobyMethodNaturalness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PNV)Restoration

分类号: Q948[生物学—植物学]

来源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 CSSCI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