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以<有泰拉萨天气日志>为主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入挖掘,作者分析了1904年2月9日~1907年4月17日拉萨的气候特征:气候温暖,暖冬现象显著,而且1905年气温高于1904年;干旱气候占主导地位...
为研究我国温带地区的空气孢粉,在东北平原黑龙江省海伦农业生态站离地面以上10 m处,装置库尔风标花粉仪,收集了一年的空气孢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全年空气孢粉有72个植物的科属,其中木本植物18个,草本...
常用的概念性水文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水文时间变化过程,但没有考虑水文变量和水文参数的空间变化与空间不均匀性.随着空间数据的获取手段的增多以及空间离散技术的发展,考虑水文参数和水文变量空间变化的分布式水...
降水不均匀对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影响十分显著.1983年和1985年都是黄河流域的降水偏丰年份,花园口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501 mm和502 mm,而这两年的花园口天然径流量分别为765×108 ...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发现与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同,上海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包括商业重心与CBD分离;城市产业带存在多重结构;城市出现递阶行为上的边缘城市,它们的分布...
于枯水期(冬季和春季)在官厅水库库区及永定河沿线13个地点采集了表层水样品,分别测定了原水和过滤水中N、P和重金属的含量,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过滤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初步探讨了枯水期官厅水库和永定河水体...
在黄河三角洲主体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不同生态背景下的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的空间分布.具体表现为对不同温度带、不同降雨带、不同高程带上的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土地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领域.其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这不仅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立足点,也是经济增长...
文章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耕地保护相关的理论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耕地保护的科学基础和历史演变过程.指出土地生产力是制定耕地保护数量的科学依据,土地评价是耕地保护规划的科学基础,土地规划、法规体系的落实是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