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报 · 2021年第3期1034-1047,共14页

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速度频散和衰减模拟

作者:欧阳芳,赵建国,李智,肖增佳,贺艳晓,邓继新,赵皓,任静

摘要:孔隙尺度的喷射流流动是引起地震波速度频散和衰减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大多数喷射流模型仅考虑硬孔隙与微裂隙之间的局部流动,而忽略了具有不同孔隙纵横比微裂隙间的喷射流作用.为了研究各种类型孔隙间的流体流动效应,本文对经典喷射流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结合等效介质理论和孔隙结构模型,根据从干燥岩石超声速度-压力曲线中提取的微裂隙孔隙纵横比分布,求取出岩石中各种微裂隙的体积压缩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孔隙空间的压力松弛效应对微裂隙间的喷射流效应进行了模拟,并运用Biot理论描述了硬孔隙间的宏观流动效应.扩展后的理论模型不仅考虑了微裂隙与硬孔隙间的局部流动、硬孔隙与硬孔隙间的Biot宏观流,还加入了微裂隙与微裂隙间的喷射流作用,且模型的高、低频极限始终与Mavko-Jizba理论和Gassmann方程保持一致.模型应用分析发现,对于砂岩和大部分致密灰岩样品,扩展模型均能给出与超声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良好的估计结果.此外,扩展模型预测的速度频散及衰减表明,喷射流机制在地震和测井频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速度频散曲线由低频至高频呈逐渐增大趋势,不具有明显的快速变化特征,与经典频散曲线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有效压力下,频散和衰减程度较大,喷射流机制发挥主要作用,而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Biot宏观流机制开始占主导,频散和衰减程度逐渐减小.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喷射流效应速度频散和衰减孔隙结构孔隙纵横比Squirt effectVelocity dispersion and attenuationPore structurePore aspect ratio

分类号: P631[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