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韵初,吴莹
摘要:根据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OMI遥感反演的三级格点数据,结合土地资源利用、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等辅助数据,分析了中国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中国,对流层NO2柱浓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体现为东部最高、中部较低、西部最低;NO2柱浓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的"两心一带"地区;中西部也有一些较为分散的高值区,如乌鲁木齐等地;对流层NO2柱浓度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由高到低大致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而西部地区秋冬季节柱浓度通常低于春夏季节.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人口密度、工农业废气排放量、交通运输尾气排放以及天气和气候条件是影响NO2柱浓度的关键因素.
发文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关键词:大气遥感OMI(OzoneMonitoringInstrument)对流层NO2柱浓度时空分布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Tropospheric NO2 vertical column density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0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