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20年第6期2124-2133,共10页

应力变化与流体(水位、水温、水化学、土壤气等)变化的耦合机理及其在川滇地区地震前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秋野,张艳,符力耘,张旺,胡俊华,黄辅琼,曹呈浩

摘要:诸多研究表明,地下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是地震短临前兆的有效指标.川滇地区是地震前兆反应的敏感区域,前人的诸多研究表明地震前很多地震观测台站有明显的水位、水温、水氡、应变、电磁场等前兆异常.应力变化是影响孕震和地震触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流体观测包含有区域应力-应变场和断层活动的信息.本文通过总结梳理认为,解释地震导致的地壳变形时不仅需要考虑静态弹性应变,还需要考虑浅层地表孔隙压(流体)变化导致的同震体应变变化的影响.此外,通过总结发现除了需要研究地下流体和应力变化的耦合机理外,还需要结合含水层介质特征物性参数,并结合与应力变化密切相关的水温、水化、土壤气等数据的收集分析,才可能为探究地震孕育的前兆异常做机理分析铺垫.并且,多个参量的综合观测可以增强地震前兆的可信度以及大家进一步深入探究地震前兆的信心.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关键词:地下流体(水位、水温、水化学、土壤气等)应力变化地震前兆川滇地区Groundwater(water levelwater temperaturehydrochemistrysoil gasetc.)Stress changeEarthquakePrecursorSichuan and Yunnan regions

分类号: P315[天文地球—地震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