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第四纪科学的...
河流系统水-气界面CO2交换是全球水体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来源、 通量及控制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南方亚热带河流(桂江)选择干流上游非岩溶区大面圩断面(DM)和下游岩溶区普...
北半球中纬度(30°~50°N)降水变化一直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基于重建资料、气候系统模式CCSM开展的TraCE-21 ka瞬变试验和地球系统模式CESM完成的NNU-12k瞬变加速气候模拟试...
以位于浙江磐安县的玄武岩风化壳红土(XZ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环境磁学分析,结合常量元素、漫反射光谱、有机质等分析手段,研究玄武岩风化壳红土的磁性特征,并探讨磁性特征与风化成土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滇中地区星云湖为研究对象,对湖区8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定,并进行了参数计算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进而探讨了星云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环境及人类活动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星云湖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
揭示东亚季风气候精细变化过程和区域差异,是第四纪古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季风影响显著的中原郑州黄土堆积上部31 m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密度光释光独立定年和619份样品的碳酸盐、白云石含量、磁化率测...
火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气候变化、植被演替关系密切。正确认识自然状态下火-气候-植被之间的耦合关系是理解过去火演化机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火活动频率和强度的迫切需要。末次间冰期及末次冰消期是现今...
杭州市德寿宫遗址曾是南宋皇家宫苑,位于杭州市市中心吴山脚下、西湖东岸。地理坐标为30°24’30″N,120°17’42″E。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该遗址GJCT1024探方发掘中,发现有软体动物遗...
目前,"殷人屡迁"已是史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先商族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迁移范围仍缺乏相应的研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显示,先商文化(约2000~1600 BC)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豫北冀南地区,相关人群的...
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及次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和村寨造成了破坏和扰动。文章利用高精度遥感监测技术对地震前后荷叶寨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和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