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 · 2020年第6期1354-1369,共16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山断裂的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其几何意义

作者:刘白云,尹志文,袁道阳,李亮,王维欢

摘要:文中利用2008—2019年甘肃和周边地震台网20个台站形成的观测报告,以及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二期项目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布设的18个流动观测台站于2014—2015年记录的老虎山地区小地震资料,经双差定位方法重新进行了震源位置的修定,获得了700个重新定位的震源资料。重新定位后,研究区内小地震更加集中地沿老虎山断裂呈NW向线性分布,震源深度也明显呈集中分布的趋势,大部分地震均匀分布于0~10km深度范围,显示出该区地震多为浅源地震的特征。依据成丛地震发生在断层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及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式,精确地获得了老虎山断裂断层面的详细参数(走向为103°、倾角为89°、滑动角为0°),表明该断裂是一条NW走向的高倾角左旋断裂,长约38km,自SE从景泰喜集水(37.05°N,104.05°E)延伸至NW的天祝松山(37.12°N,103.66°E)。将所得结果与1990年天祝MS6.2地震和2000年景泰MS5.9地震的发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进行对比可知,反演得到的断层面参数与前人的认识十分吻合。老虎山地表断裂与反演断层面在地表的投影线为相互平行关系,且距离非常近。

发文机构:甘肃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关键词:双差定位老虎山断裂断层面解发震构造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approachthe Laohushan Faultfault plane solutionseismogenic structures

分类号: P315.2[天文地球—地震学]

来源期刊
地震地质

地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