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是长江贯通三峡后的第一个卸载盆地。前人的研究表明堆积于江汉盆地西缘的宜昌砾石层是三峡贯通后的直接沉积地层,因此,宜昌砾石层堆积的下限年龄可为长江贯通三峡提供重要的年代约束。但传统的相对年代学方...
基于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 6.9地震的破裂模型,分别计算了2种接收断层选择方案下,不同深度的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一种方案认为接收断层的参数和发震断层一致;另一种方案假设断层的方...
文中基于北天山地区2013-2018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6. 2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变化等值线与断裂...
2017年3月3日、9月2日山东庙岛群岛地区发生2次显著震群,短时间内记录到2000余次地震,其中M L4.0以上地震4次,是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强的地震事件。文中揭示了庙岛群岛地区地壳的深部速度结...
文中利用干涉成像定位方法对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主震及部分余震进行定位。天然地震波振幅的极性和大小随震源机制和辐射花样的变化而变化,利用原始波形的特征函数可消除震源在不同方位上远场P波...
探槽是最直观的地质勘查技术手段之一,也是正确认识地质体内部构造信息的关键资料。但探槽本身无法长久保存,需要及时对探槽的地质数据进行精确记录和存储。传统的探槽地质信息记录方法主要有素描法和照片拼接技术,...
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中国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的假说,不仅可用于解释中国大陆强震的空间分布,同时基于其理论和定义可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Ⅰ级活动地块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活动地块之间的边界带...
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通常可以很好地吸收模型边界的地震反射波,但对于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模拟效果欠佳,且尚在发展阶段。为此,文中推导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动力学波动方程,给出了施加完全匹配层(PML)...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中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的科学假说,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区、分带现象。活动地块为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的强烈活动的地质构造,地块边界带的构造活动性最为强...
在青海都兰最新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工作中,于都兰-茶卡高地南部新发现了1条长约40km、走向近NEE的左旋走滑、局部兼正断性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热水-桃斯托河断裂。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典型段落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