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储日升,王烁帆
摘要:北京时间2017年6月16日19时48分,湖北省秭归县发生M_S4.3地震(震中位置31.06°N, 110.48°E)。此次地震导致当地160多间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损坏, 100多人生活受到影响,震区中危岩体出现一定程度破坏。分析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将有助于了解其震源特征和发震机制。本文首先获取了震中距在3°以内的40个宽频带固定台站的三分量数据,然后利用FK(Frequency wavenumber)方法计算了在不同深度下Crust2.0模型和改进的1-D模型的格林函数,分别使用Cut And Paste(CAP)方法反演得到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并采用基阶Rayleigh波振幅谱进一步约束了质心深度。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最佳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Ⅰ:68°/59°/163°;节面Ⅱ:166°/75°/32°,最佳矩震级为M_W4.3,最佳深度约为5 km。对比2013年巴东地震、 2014年秭归地震以及2011年湖北阳新—江西瑞昌地震的震源参数和余震信息,此次地震有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但要判断成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震源机制CAP反演水库地震2017年秭归M_S4.3地震Focal MechanismCAP inversionRayleigh Wave Amplitude Spectra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1[天文地球—地震学][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