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块油气田 · 2020年第5期567-572,共6页

湖相混积岩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及其孔隙结构特征——以新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作者:张方,高阳,彭寿昌,高全慧,程乐利,印森林

摘要: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混积岩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酸碱交替成岩环境中,碳酸盐组分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溶作用、酸性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与去白云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芦草沟组混积岩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期;研究区碳酸盐岩类储层可分为泥晶白云岩和砂质/泥质泥晶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形成的粒间溶孔,长石颗粒发生溶蚀形成的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以及少量的鲕粒间溶孔、生物格架内孔隙等类型,主要发育纳米级孔喉系统;2类碳酸盐岩类储层的主要渗流能力来源于0.01~0.20μm的纳米级孔喉。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 长江大学录井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关键词:混积岩储层纳米级孔喉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mixed rockreservoirnanoscale pore-throatLucaogou FormationJimusar Sag

分类号: TE122.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