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象 · 2020年第5期782-793,共12页

贵州一次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和结构特征

作者:聂云,周继先,李习瑾,冉阳,陈超

摘要: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以及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17—18日贵州中北部一次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形成机制、结构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暖区暖平流强迫类飑线过程,地面无冷空气参与,低空强暖湿平流输送对热力不稳定增长起主导作用,飑线系统具有前导对流线和尾随层状云区的特征,以离散传播为主;(2)由于抬升凝结高度较高,850 hPa切变线的动力抬升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且贵州东部和北部的不稳定条件和能量条件更好,产生的对流更强、密度更大;(3)地面风场扰动辐合线提供触发抬升机制,在触发对流的同时能促进对流组织化发展,对强对流天气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4)地面冷池与低层环境风的相互作用对飑线的发展维持起重要作用,飑线朝着前方地面1 h负变压中心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移动和发展。

发文机构: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 贵州省碧江区气象局

关键词:暖区飑线环境场特征地面冷池贵州省warm area squall lineenvironmental field featureground cold poolGuizhou Province

分类号: P458.3[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