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研究 · 2021年第1期59-67,共9页

基于昼夜水位波动法估算地下水蒸散发量的研究——以河西走廊典型绿洲为例

作者:王京晶,刘鹄,徐宗学,王思佳

摘要:使用多种昼夜水位波动法(White法、Hays法、Loheide法),计算了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浅埋区生长季典型时段地下水蒸散发(ETg),并将估算结果同彭曼方法获得的潜在蒸散发(PET)、E-601测量的水面蒸发(ET0)和Φ20测量的水面蒸发(ET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几种算法中,Hays法精度最高,其次是White法,Loheide法计算精度最低。因此,在计算逐日ETg时可优先使用Hays方法,并推荐使用ET0来检验计算精度。用Lo⁃heide法计算ETg可获得较高的精度(R=0.821,P<0.01),但具有明显时滞效应,滞后时间约为3 h。这些计算成果对当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文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荒漠绿洲地下水昼夜水位波动法地下水补给desert oasisgroundwater leveldiurnal groundwater variationgroundwater recharge

分类号: P33[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来源期刊
干旱区研究

干旱区研究

Arid Zone Research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