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研究论文
  • 08月09日

    新疆S214省道高立式芦苇沙障合理间距分析

    以新疆S214省道沙害防治区段为背景,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立式芦苇沙障周围的风沙流场,结果表明:高立式芦苇沙障周围流场可分为迎风侧...

  • 08月08日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干旱区水资源安全评价——以石河子垦区为例

    干旱区水资源安全状况具有一定典型性和区域特色,资源性缺水的实质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许多矛盾与问题,针对目前干旱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全面性、多样性,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三条红线...

  • 08月08日

    塔里木河下游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要素分析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不断加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量增加,生态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然而,水资源严格管理下的塔里木河下游水生态安全状况及变化过程如何,相关研究缺乏科学的评估。对此,本文利用塔...

  • 08月07日

    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极为敏感,其中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能更深刻地反映生态系统变化的过程。本文在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对高寒草甸进行了8 a的模拟增温试验,于每年9月初采集试...

  • 08月07日

    《干旱区研究》征稿简则

    1.《干旱区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联合主办的,以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等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该领域的原始创新性、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

  • 08月06日

    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雨季降水量变化及其贡献度分析

    利用5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雨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等级降水变化在降水量增量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干旱区...

  • 08月06日

    哈密市生态环境效益时空分析

    本文通过2000、2008年及2018年3期Landsat系列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绿度、湿度、干度、热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同时采用标准差椭圆及不同生态等级的重心,对干旱区城镇哈密市伊州区的...

  • 08月05日

    青海湖东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土壤水分是沙地植被格局和过程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最大的限制因子。沙漠地区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高寒半干旱沙地青海湖东沙地为研究区,以栽植人工固沙植物(小叶杨、樟子松...

  • 08月05日

    降水变化和氮添加对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水分和氮素是荒漠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了解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加剧如何影响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特征,有助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典型荒漠植物响应和适应机制,为有效进行荒漠植物恢复建设及管理提供...

  • 08月04日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耕地扩张的CA-Markov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元胞自动机模型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最有效和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模拟精度受元胞大小、时间间隔和邻域结构及大小等参数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1975年、1995年、2005年、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