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燚坤,郑海刚,李军辉,汪小厉,鲍子文,洪德全,赵朋
摘要:利用安徽省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气压、降雨和水位三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以2倍均方差作为标准对M 2波潮汐因子进行异常提取,讨论了M≥4.0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短期波动变化会引起体应变固体潮畸变,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基本同步或滞后变化,长周期的气压缓变会对钻孔体应变趋势变化产生影响;降雨量大小和降雨持续时间长短对体应变的干扰程度不同,强降雨会使测值出现即时效应;钻孔应变与水位变化存在同步性,但在影响时间上明显滞后于水位变化。各地震台受气压、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钻孔应变观测点在裂隙、破碎带上受干扰更为显著。肥东地震台岩体破碎,其井孔对干扰具有放大作用,受气象因素和水位影响十分典型。嘉山、六安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在地震前有1~3个月的潮汐因子异常,表现形态为上升—恢复型和突跳变化。
发文机构:安徽省地震局 蒙城国家地球物理野外站
关键词:钻孔应变典型干扰潮汐因子异常特征Borehole volume strainTypical disturbancesTidal factor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315.725[天文地球—地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