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 2020年第6期1270-1281,共12页

青藏高原冻结期地表热储分析——以鄂陵湖畔草地为例

作者:齐木荣,马千惠,杨清华,吴仁豪,吕世华,孟宪红,李照国,奥银焕,韩博

摘要:根据鄂陵湖畔高寒草地站点2011-2013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冻结期高寒草甸地表能量通量平衡特征,在假定冻结期土层中各相态水的质量近似稳定的基础上,对热储项进行了定量分析。由于缺少对积雪深度的直接观测,根据地表反照率定义了积雪期。首先对冻结期地表能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无积雪时地表波文比多数时候大于3,而在积雪期,波文比大多时候小于0.5。有积雪时土壤各层温度平均日较差都显著地减小,其中0.05 m处土壤温度日较差相较于无积雪时减少4℃。伴随温度日较差减小,积雪期土壤内相变过程也会减弱,引起土壤湿度变化幅度的减少。积雪层可以吸收短波辐射,因此有积雪存在时,地表能通量传输过程需重新考虑。计算热储后发现,非积雪期土壤温度变化和相变过程贡献的热储项分别占不闭合能量(简称占比)的69%和12%,这个比例在阴天和晴天也会存在不同。在积雪期,积雪热储项占比为88%,而土壤热储占比仅为10%左右。与晴天相比,阴天积雪热储占比下降,土壤热储占比上升。这说明短波辐射增强会迅速增加积雪吸收的热量,但对积雪下冻土的影响却很小。对于冻结期中非积雪期闭合度的分析,同时考虑土壤温度和相变热储时闭合度会增加0.01~0.02,且阴天闭合度整体大于晴天。

发文机构: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青藏高原鄂陵湖热储积雪Qinghai-Xizang PlateauNgoring Lakeheat storagesnow

分类号: P422.4[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来源期刊
高原气象

高原气象

Plateau Meteorolog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