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理学报 · 2020年第6期1143-1156,共14页

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作者:邢作昌,张忠涛,林畅松,张博,洪方浩,宫越

摘要:针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内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清楚的问题,在大量高精度地震及少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组合分析,对荔湾凹陷珠海组—珠江组底部重力流体系的沉积类型、时空演化及控制因素进行归纳。根据地震相组合的差异,认为研究区存在前三角洲浊积扇、块体搬运沉积、水道化斜坡扇、盆底扇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前三角洲浊积扇为与陆架边缘三角洲同期形成的较小规模浊积扇体(裙),富砂可能性大;块体搬运沉积以头部具有断坡崖和多条小型滑脱断裂、内部显示滑移和挤压等变形构造、整体向东南移动为特征;水道化斜坡扇头部发育多条小型水道,沉积相由浊积水道、堤岸复合体等微相构成;盆底扇以双向下超丘形强振幅连续中频地震相为识别标志,可识别出下切谷、水道充填、前缘决口扇、席状朵叶体等微相。推测构造、气候、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的耦合作用造就了研究区内的重力流沉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的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重力流沉积。该研究成果可为盆地超深水区重力流沉积规律的总结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发文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关键词:重力流体系沉积类型沉积演化珠江组珠海组荔湾凹陷珠江口盆地gravity flow depositional systemssedimentary typesdepositional evolutionZhujiang FormationZhuhai FormationLiwan 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P567[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