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献记载,考述早期农业史中使用马耕的相关材料:(1)目前尚无明确反映殷商、西周时期马耕的文字史料;(2)从《老子》、《管子》等的记载来看,春秋时期农业中对马的使用方式,主要是耕田及从事肥田;目前文...
应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邀请,中国农业博物馆和西南大学组成联合考察组,于6月10日至16日,赴西藏自治区拉萨、林芝、山南等市(县)开展“林芝市藏猪传统养殖系统”“山南市乃东区西藏第一块农田文化系统”“拉...
让乡村回归绿色,既是乡村振兴题中之意,也是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传统村镇产业发展模式割裂产业发展与保护绿水青山之间的耦合关系,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产业与生态双赢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广...
中国历代农人勤耕不辍,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完备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体系、稳定舒缓应时守则的生活体系、连续绵长耕读传家的文化体系,催生出不同时期、特征明显的农耕图像。本文阐释了农耕图像的范畴、分类、作用...
宋元文人为交游、休闲、品尝美食而广泛开展垂钓活动,文人群体以垂钓为契机创造了丰满的渔业文化。垂钓使得文人走出书斋、探寻一般农民日常,认知多元水生物世界,极大扩展了文人的生命尺度。宋元时期的文人用钓竿主...
农业的发展是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其内涵也十分丰富,就以往的史前农业研究而言,类似"当时已有农业"、"当时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经济"等结论并没有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运行状态。本文通过对农业内涵的定义分...
本文主要叙述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开展农村科学实验运动的情况。本文引用和参阅了大量文革期间农村科学实验运动的文献史料以及笔者本人多次在中国农村进行的人事访谈和实地考察获得的珍...
苦瓜原产自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对"苦瓜"一词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宋朝,元朝方志《析津志》中对"苦瓜"一词也有记载。苦瓜传入我国后,传播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岭南地区尤多。较之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岭南地区方志中记...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遗产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热土。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
明代安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给当地农业恢复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基于地方志及相关文献所载史料,系统梳理了明代安徽水灾、旱灾、蝗灾三大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及成因,并总结了明代安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