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 2008年第2期 75-79,86,共6页

用核磁共振弛豫改善粘度预测

作者:Benjamin,Nicot,李鹤昇(译),康新荣(校)

摘要: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出,根据布朗运动控制的相邻旋转的偶极一偶极相互作用,用Bloembergen理论建立核磁共振驰豫时间他与粘度的关系。这个理论已被扩展到用12测量值预测中等粘度到高粘度的相关时间的分布。对于特高粘度与理论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是难以探测短时间成分。为此,考虑流体和频谱分析仪的性质,提出形成,T2-粘度关系的新方法。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注意到低粘度和中粘度时发生的另一影响:内部氢核有效距离的影响和靠近T1最小值时T2-粘度关系的斜率变化。 不同油类之间内部氢核距离b的变化,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这可以从2MHz频率时T2的测量值推断得到(我们用2MHz和23MHz)。对于饱和成分含量不同的油类,我们说明在考虑测量的b值时,单一曲线上的数据萎缩了。 对于中等粘度油类,1000CP附近T2-粘度关系的斜率变化,可以用扩展到相关时间分布的Bloembergen理论来解释。在上述方法考虑了这种影响时,理论和数据之间就非常一致。

关键词:核磁共振弛豫高粘度值预测偶极相互作用驰豫时间有效距离频谱分析仪测量值

分类号: O753.2[理学—晶体学]TQ352.72[化学工程]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