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2021年第1期138-146,共9页

基于滑动窗口导纳技术反演西太平洋中部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

作者:凌子龙,赵俐红,彭祎辉,吴招才,曲彦丞

摘要:西太平洋中部地区是西太平洋板块边缘沟-弧-盆体系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展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滑动窗口导纳技术,并在挠曲模型中考虑了表面荷载和内部荷载同时存在的情况,计算得到该区域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的Te值整体上为0~50 km,其变化基本上与构造单元相吻合,且与主要的构造边界密切相关。除海底火山具有相对较小的Te值(15~20 km)外,太平洋板块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岩石圈强度(25~30 km)。马里亚纳海沟和菲律宾海沟的岩石圈强度从外隆起到海沟方向表现为明显的减弱,表明岩石圈由外隆起向海沟发生了弱化。帕里西维拉海盆西部相较于东部具有较弱的岩石圈强度,这可能与海盆的非对称扩张有关。卡罗琳板块的岩石圈整体上表现为相对均一的低Te值特征(<15 km)。欧里皮克海隆、卡罗琳海岭和索罗尔海槽的Te值为3 km,这可能是强烈的火山作用所导致的结果。

发文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滑动窗口导纳法表面荷载内部荷载西太平洋中部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of the lithospheremoving window admittance techniquesurface loadsinternal loadsmidwestern Pacific

分类号: P554[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