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前沿 · 2020年第1期13-23,共11页

海洋保护区潮间带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以大连长海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为例

作者:唐嘉威,黄备,孙沛雯,孙明霞,刘子成,李翔宇,俞存根

摘要:海洋保护区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海洋管理工具之一,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保护,使其免受人为活动的威胁。微生物群落在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质量。为准确掌握我国黄海沿海潮间带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了解海洋保护区与相邻区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于2018年9月对辽宁省大连长海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及附近区域潮间带沉积物微生物开展了详细调查。应用Illumina MiSeq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调查区域潮间带共鉴定沉积物微生物43门类,变形菌门为最主要的优势门类,其序列数占总数的45.7%。其它较为丰富的门类包括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蓝细菌门和疣微菌门。采用Mothur软件计算Chao1、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结果发现:菌群丰度指数Chao1的均值为5493,Shannon菌群多样性的指数为9.71,Simpson指数0.994,显示出海域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较高,通过主成份分析发现,保护区和大连入海河流潮间带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发文机构: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 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海洋保护区微生物群落潮间带高通量测序

分类号: Q94[生物学—植物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