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史研究 · 2020年第2期247-264,共18页

7~8世纪东南亚倚坐佛像起源与传播研究新视野

作者:尼古拉斯·雷维尔,冯筱媛(译)

摘要:倚坐佛像(Skt.bhadrāsana)学者们曾将这种坐姿称为“欧式坐姿”或倚坐。出于多种原因,这两个术语都不尽如人意,并受到了批评。频繁出现于公元1千纪亚洲佛教造像中。其主要有两种手势,单手说法印(vitarkamudrā),或是双手说法印的变体手势——转法轮印(dharmacakramudrāor dharmacakrapra-vartanamudrā)。有这类手印的造像在亚洲佛教中的传播是不均衡的。虽然这种坐姿和说法印的组合经常出现在大陆、东南亚海域以及中亚和东亚,但在印度次大陆却是极其罕见的。相反,与转法轮印的组合多出现在南亚及东南亚海域北部,而在东南亚大陆和东亚都没有发现。

发文机构:泰国国立法政大学 中山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转法轮佛教造像说法印印度次大陆佛像东南亚坐姿起源与传播Images of Seated Buddhas with Legs PendantThe“King Udayana”ImageLongmen CavesStylisticIconographicSpread

分类号: B94[哲学宗教—宗教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