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研究 ·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太平洋涌浪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气边界层的影响

作者:李靖,郑崇伟,黎鑫,罗智贤,王震,姚琪

摘要:本文对海-气边界层波致风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给出了太平洋谱峰速度、波龄、波陡等描述涌浪和波致风机制物理量的年际和季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等海域涌浪速度最大且涌浪由南向北传播明显;太平洋波边界层高度基本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形势;波致风机制主要发生在赤道热带海域,北半球夏季波致风机制偏强,冬季偏弱,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北部海域夏季更易发生波致风机制,赤道附近海域相反;南海为风浪与涌浪组成的混合浪,对其波候等相关研究有必要分开进行讨论。

发文机构:航天系统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91001部队

关键词:太平洋海-气边界层波致风Pacificair-sea boundary layerwave-driven wind

分类号: P731.22[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来源期刊
海洋学研究

海洋学研究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