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慧,吴立,马春梅,管后春,孙小玲,路曙光,尚广春,汪勇,徐仪红,徐军,陈晔,鲍远航
摘要:在巢湖杭埠河流域中的古湖盆中心——三河圩区获取28.6 m长的湖相岩芯(SZK1507孔),利用AMS 14 C测年技术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序列,通过对SZK1507孔738 cm以上段湖相沉积物平均粒径、磁化率、总氮(TN)、总有机碳(TOC)及C/N的综合分析,高分辨率重建了巢湖杭埠河流域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本区域的环境变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约100509700 cal.a B.P.)与阶段Ⅲ(约92505300 cal.a B.P.)气候较为湿润,巢湖水位较高,平均粒径、磁化率值较低,TN、TOC、C/N也偏低;阶段Ⅱ(约97009250 cal.a B.P.)与阶段Ⅳ(约5300 cal.a B.P.以来)气候干燥,巢湖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平均粒径、磁化率值、TN、TOC、C/N均较高.一些全球范围内显著发生的气候突变事件在SZK1507孔沉积记录中也有体现,如9.3、8.2和4.2 ka B.P.事件等.将巢湖杭埠河流域10000 cal.a B.P.以来的平均粒径、磁化率、TN、TOC、C/N沉积记录与全新世以来的北纬30°夏季太阳辐射量、太阳黑子数、火山喷发对大气中硫酸盐含量贡献率等进行对比,发现巢湖杭埠河流域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太阳活动以及火山活动等因素,并与它们之间复杂的响应机制有关.
发文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巢湖杭埠河流域湖相沉积全新世环境演变Lake ChaohuHangbu River Valleylacustrine sedimentsHoloceneenvironmental evolution
分类号: X52[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