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科学 · 2020年第6期1793-1805,共13页

渭河干流和秦岭北麓典型支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作者:杨海强,潘保柱,朱朋辉,蒋万祥,蒋小明,侯易明

摘要:为摸清渭河干流及源于秦岭北麓典型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本研究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5月对渭河干流及秦岭北麓5条典型支流共40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生物指数BI生物指数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210种,属于5门8纲75科187属.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其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89.0%,且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作为绝对优势的物种出现在所有调查河流中.源于秦岭北麓的支流石头河底栖动物总密度最高(616.3 ind./m 2),总生物量最大(5.265 g/m 2);而渭河干流底栖动物总密度最低(125.6 ind./m 2),总生物量最小(0.289 g/m 2).水质较好的秦岭北麓典型支流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渭河干流,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干支流间的差异性不大.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淤泥型底质、电导率、pH和硝酸盐氮是影响调查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导因子.丰富度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水质评价结果分别显示,渭河干流有73.3%和80.0%的采样点呈中度重度污染状态,秦岭北麓典型支流有80.0%和68.0%的采样点呈无污染轻度污染状态.本研究可为渭河流域生态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发文机构: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水质评价渭河流域秦岭Macroinvertebratecommunity structureenvironmental factorswater quality evaluationWeihe River BasinQinling Mountain

分类号: TV8[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来源期刊
湖泊科学

湖泊科学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