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质 · 2020年第3期229-236,共8页

乌兰浩特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作者:李中会,程招勋,李凯,王立佳

摘要: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2条花岗斑岩带分布在与嫩江—八里罕断裂相关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内。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4.99±0.9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斑岩SiO 2含量为70.56%~78.34%,(Na 2O+K 2O)为7.10%~8.9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20,富硅、碱,属于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花岗斑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4.71),Eu负异常较强(δEu=0.33~0.73),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高场强元素Th、U,Sr、Nb、Ti相对亏损,呈明显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嫩江—八里罕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曾发生短暂的伸展作用。

发文机构: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关键词: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早白垩世晚期嫩江—八里罕断裂granitic porphyryzircon U-Pb datingLate Early CretaceousNenjiang-Balihan fault

分类号: P588.13[天文地球—岩石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