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万良,付湘,等
摘要:位于两大构造单元结构的查干德苏地区,中元古代在近EW向裂隙槽内,接受了巨厚的含炭质,白云质和火山物质的渣尔泰群滨浅海相沉积建造,铀元素得到第一次预富集,14亿年左右的白云鄂博运动,造成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铀元素得到第二次预富集;晚石炭世末的中华力西运动第Ⅱ幕,形成罕乌拉、英巴岩基的主体,铀元素得到第三次预富集;早白垩世早期的陆相继陷盆地沉积,含有较多的有机质,铀元素得到第四次预富集;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气候干旱炎热,在地表水,地下水的作用下,铀元素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为查干德勒苏地区砂岩铀矿的主要矿化期。
发文机构:核工业270研究所
关键词:构造演化富集内蒙古查干德苏地区铀矿床迁移
分类号: P619.14[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