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 2019年第6期617-626,共10页

安徽黄梅尖地区基性脉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邓一潇,王正其,李丽荣,曹达旺,肖金根,杨彪

摘要:对庐枞盆地黄梅尖岩体内发育的辉绿玢岩开展了K-Ar法定年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形成年龄为107Ma±,属于晚白垩世产物。岩石出现2种辉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w(SiO2)介于51.93%~58.87%之间,具有富碱、高钾、贫钛等特征,岩石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强不相容元素,无Eu亏损现象,显示出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锶同位素初始值(ISr)介于0.70575~0.70588,DSr值介于57.46~58.80,(143Nd/144Nd)i介于0.512124~0.512188,εNd(t)值范围为-6.1~-7.3。我们认为黄梅尖辉绿玢岩属钾玄岩,其源区性质表现出富集地幔(EMI型)特征,庐枞盆地岩浆作用形成和演化与扬子陆块-华北陆块间陆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及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有关。黄梅尖钾玄岩限定了岩石圈减薄的时限,推测岩石圈减薄动力学演化过程可能对热液型铀成矿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发文机构: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 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

关键词:钾玄岩K-Ar法定年岩石地球化学黄梅尖岩体庐枞盆地ShoshoniteK-Ar datingpetrogeochemistrythe Huangmeijian plutonthe Luzong basin

分类号: P588.13[天文地球—岩石学][天文地球—地质学]P597

来源期刊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