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 2020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中蓝柱石(BeAlSiO4(OH))的矿物特征与地质意义

作者:刘畅,田建吉,范光,赵晓波,王谋,衣龙升,邱林飞,吴玉,邹耀林

摘要:蓝柱石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含铍矿物,通常产在过铝-准铝性的岩浆-热液演化系统中,或发育于富铝质岩石的低级变质过程中。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多种手段方法,在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首次发现了除羟硅铍石以外的另一种含铍矿物-蓝柱石。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蓝柱石应由花岗斑岩岩浆分异的岩浆热液直接沉淀而成,且形成于富F环境中。结合前人关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白杨河矿床中的铍矿化应是花岗斑岩深部岩浆房分异的岩浆热液,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而与后期流体(包括幔源流体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无关或关系很小。

发文机构: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核集团核工业216大队

关键词:蓝柱石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euclase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X-ray powder diffractionlaser Raman spectroscopy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Baiyanghe super-large beryllium(uranium)deposit

分类号: P571[天文地球—矿物学][天文地球—地质学]P575

来源期刊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