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 2020年第5期615-627,共13页

滇西永平青羊厂脉状Cu-Co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作者:苏岩,刘凤祥,李余华,邓明国

摘要:青羊厂脉状Cu-Co多金属矿床是兰坪盆地西南部近年来突破的最新勘查成果,矿体赋存于中生代上侏罗统坝注路组(J3b)暗紫红色砂岩中,但其诸多地质特征明显有别于已知的砂岩型(SSC)Cu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由NW和NE向两组断裂相互交织成格架状分布。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NE向张性断裂破碎带中。矿体数量多(16条)、厚度大(最厚14.87 m)、走向延伸长(KT1达652 m)、倾角较陡(60°~80°),矿石Cu品位高(平均2.01%),并伴生Co(0.036%)、Ag(38.60×10-6)。矿床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分为阶段Ⅰ(菱铁矿-黄铜矿-重晶石)、阶段Ⅱ(砷黝铜矿-黄铜矿-菱铁矿)、阶段Ⅲ(砷黝铜矿-菱铁矿)和阶段Ⅳ(重晶石-菱铁矿-砷黝铜矿)。主要形成砷黝铜矿、重晶石、菱铁矿、黄铜矿、黄铁矿以及少量辉铜矿、方铅矿、辉铋矿、毒砂、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组合。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交代结构、出溶结构、骸晶结构以及交代反应边结构为特征,普遍见角砾状、块状、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及晶洞构造等典型的热液构造类型。矿体产于区内明显褪色蚀变的构造破碎带内,围岩蚀变发育重晶石化、菱铁矿化及微弱硅化。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化富集特征等无不与本区的断裂、节理、裂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的重晶石具有稀土总量低且变化小的特征,均为中稀土元素富集的"W"型,显示正Eu异常(δEu=18.99~24.32)和负Ce异常(δCe=0.1~0.14),暗示成矿流体来自于盆地热卤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尤其是含膏盐地层)。本文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床(体)特征、矿石组构、围岩蚀变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详细研究,认为青羊厂矿床的形成与兰坪盆

发文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核工业二〇九地质大队

关键词:兰坪盆地青羊厂脉状Cu-Co矿床地质特征稀土元素矿床成因找矿标志Lanping basinthe Qingyangchang vein type Cu-Co depositgeological featuresrare earth elementsgenesis of the depositprospecting indicators

分类号: P597[天文地球—地球化学]P618[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