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 2019年第6期637-648,共12页

甘肃寨上金矿黄铁矿特征与成因

作者:赵福德,黄菲,高尚,张宝匀,孟林

摘要:甘肃寨上金矿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床,发育多种特征的黄铁矿、毒砂、黝铜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黄铁矿贯穿整个地质过程,对其进行研究可深入理解成矿作用。观察发现,黄铁矿可分为3个世代。第1世代黄铁矿为莓球状黄铁矿(Py1A)和多孔海绵状黄铁矿(Py1B)2类;第2世代中粗粒自形黄铁矿(Py2);第3世代粗粒黄铁矿(Py3)。Py1A呈莓球状,直径介于10~50μm,w(Co)/w(Ni)小于1,w(S+As)/w(Fe)大于2,部分黄铁矿因受到热液改造,莓球中w(Co)/w(Ni)大于1,w(S+As)/w(Fe)小于2;Py1B呈多孔海绵状,w(Co)/w(Ni)大于1,w(S+As)/w(Fe)小于2。Py2呈中粗粒五角十二面体,w(Co)/w(Ni)介于1.41~3.78,w(S+As)/w(Fe)由内向外逐渐升高,介于1.93~2.02,w(Au)/w(As)介于0.023~0.108。Py3呈粗粒立方体晶,周围发育石英压力影,w(Co)/w(Ni)介于1.36~1.39,w(S+As)/w(Fe)介于1.98~2.00。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黄铁矿微晶直接聚集形成Py1A(莓球状),或在松散状态下经胶结作用形成Py1B(多孔海绵状),并遭受热液叠加改造。Py2(中粗粒五角十二面体)由含矿热液环绕多孔海绵状核部直接结晶形成,Py3(粗粒自形立方体)由晚期热液结晶形成,并同时遭受构造变形活动。该区黄铁矿的特征对于判别地质环境有标型意义。

发文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黄铁矿多形貌成因标型Carlin-type gold depositpyritepolymorpholoygenesistypomorph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P571[天文地球—矿物学][天文地球—地质学]P611

来源期刊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

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