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2020年第4期779-793,共15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S-C-O同位素证据

作者:弓昊天,齐有强,高剑峰,吕串,闵康

摘要:为揭示江苏栖霞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对取自该矿床两个深钻孔的岩芯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及S、C、O稳定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矿化早期的磁铁矿具有Ag-Pb-Zn热液矿床特征;不同成矿期的闪锌矿中的Fe含量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暗示成矿是一降温过程。同位素分析样品采用微钻取样,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锌硫化物的δ^34S值为-4.44‰~7.22‰,表明硫主要为岩浆来源;围岩中硫化物的δ^34S值较矿石的δ^34S值要小,结合地层中存在沉积型黄铁矿,推测部分硫来自地层。脉石矿物的C、O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期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晚期方解石脉的C、O同位素更接近岩浆范围,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热液与围岩的反应强度降低。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温度、围岩性质是制约矿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栖霞山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微钻取样S-C-O同位素the Qixiashan Pb-Zn depositore-forming materials sourcemicro-drilling for samplingS-C-O isotope

分类号: P618.4[天文地球—矿床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