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2020年第5期945-960,共16页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作者:杨光树,毛致博,覃龙江,李云刚,叶紫枫,王凯,周艳

摘要: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产于古元古界大红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主要由火山沉积型矿体和热液型矿体组成,为查明热液型矿体的形成机制,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以及磁铁矿、围岩和岩体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热液方解石的δ13CPDB值为-5.78‰~-0.53‰,δ18OSMOW值为4.55‰~9.77‰。磁铁矿与围岩和辉长辉绿岩体均相对亏损Sr、相对富集LREE,具有不同程度的Eu正异常和微弱的Ce负异常。粗粒磁铁矿中Ti、V、Cr含量低,Co、Ni含量较高,Ni/Cr值远大于1,具有典型热液成因特征。研究认为,与围岩呈过渡关系的细粒磁铁矿体由海底火山喷发作用形成,而与围岩呈截然接触关系的粗粒磁铁矿体可能是与辉长辉绿岩同源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含矿围岩的结果。

发文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成矿机制大红山铁铜矿床云南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trace elementsmetallogenic mechanismthe Dahongshan Cu-Fe depositYunnan province

分类号: P597[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