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晓敏,邵徽发,王永凯,周凤春,高莉津
摘要:黄骅坳陷地温梯度适中,中浅层发育多个热异常区,具备形成地热田的有利条件。为了解古近系和新近系热储基本特征,利用研究区油气井钻探获得的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分析黄骅坳陷地热场基本特征与控制因素,落实地热资源潜力及有利目标区域。研究表明,黄骅坳陷深部结构从东向西具有规律性变化,它与燕山期以来的构造活动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地幔隆起地壳减薄,莫霍面抬升,另一方面由于地壳的沉降,断陷形成巨厚的中-新生代碎屑沉积。深部地壳结构和基底结构对地温场分布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并形成黄骅坳陷南北分区、隆高凹低的地温场分布特征。利用热储法计算大港探区范围内地热资源为1664×1018 J,主要分布在明化镇组、馆陶组,探区北部沧县隆起区、北塘凹陷、歧口凹陷地热丰度高,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科技信息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资源评价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新项目事业部
关键词:中地温梯度区地热场地热资源地球化学地热成因黄骅坳陷medium geothermal gradient zonegeothermal fieldgeothermal resourcesgeochemistrygeothermal factorHuanghua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32.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