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年第4期56-63,共8页

“两山理论”义利之辨思想研究

作者:范桂生,王健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新的发展挑战,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以中国传统义利思想为切入点,研究习近平提出的“两山理论”的内容,试图探寻习近平“两山理论”中所蕴含的传统“义利两有”“舍利取义”“义利相和”的三重含义。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这三重含义在新时代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儒家义利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想实现国家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不仅仅需要古人“舍利取义”的精神,更应该有“义利相合”的正确认识,“绿水青山”既是“义”更是“利”,“金山银山”既是“利”也是“义”,义利相合、相互统一。

发文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义利两有舍利取义义利相和生态文明建设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invaluable assetpractice of both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giving up profit to righteousnessharmony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分类号: B82[哲学宗教—伦理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