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年第2期31-43,共13页

非农就业模式与中国农村社会交往“负担”的区域差异——基于湖南省常德市G村与T村的比较分析

作者:冯川

摘要:农民的非农就业模式分为“通勤兼业”和“外地务工”两种,其直接影响到近郊村与偏远村农民的交往方式。在近郊村,由于通勤兼业村民每日归宅,村民间依然存有“熟人社会”的相互熟悉感,村民的社会交往负担是受到控制的;偏远村的村民大多在外地务工,虚饰性的交往表达也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弱化的人际关系往往以不需要情感要素为必要前提的刺激性活动来维系,村民的社会交往负担难以受到控制。在当代中国,维系乡村熟人社会的熟悉感和乡邻认同、改善村庄生活环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对于维持农民消费性负担的可控性至关重要。

发文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非农就业模式社会交往负担区域差异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ModelSocial InteractionBurdenReg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分类号: C912.82[经济管理]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