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生存需求、政策引导、经济转型与技术革新:明清苏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动因探析

作者:冷鹏

摘要:在明清人口与资源逆向演进的背景下,苏南地区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及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的多熟制趋于完善,重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土地的用养结合,形成了以湖桑、湖羊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其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首先,人口压力下的积极探索无疑是生态农业产生的最大动因。其次,政策引导为生态农业提供契机,“植树营林”政策和“一条鞭法”税制改革政策促使经营理念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和税制改革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推动了农业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重组。再次,农业商品化提升了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出现了专业化的蚕桑区、棉作区、水产养殖区和水生蔬菜种植区,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的多熟制体现了生态农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元化。最后,湖桑、湖羊以及土壤管理技术体系的完善,奠定了苏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

发文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关键词:苏南地区生态农业集约经营桑基鱼塘多熟制South JiangsuEcological AgricultureIntensive OperationSankey Fish PondMultiple Cropping System

分类号: S-09[历史地理—中国史]K207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