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和组织机制在减贫发展领域的应用,是包含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的有机统一体。它既致力于建构援助者和服务对象“内外结合”,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协同互...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目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具有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处于发展与升级并重的关键时期,呈现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基于2016—2017年四川、河南、安徽三个流动人口大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老人养老观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能够显著提高农村老人选择社会照料的可能性,促进农村...
从政府和集体的关系来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从政府推动农民发展农业集体经济,到政府扶持村级集体发展工业集体经济,再到政府弱化了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目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为农业社会学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新议题。农业社会学的理论与视角有助于揭示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复杂机制与过程,从而为政策与实践提供启发。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的研讨...
我国现行贫困标准仅相当于世界上收入最低的15个国家贫困线均值的全球极端贫困线,这意味着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的全面脱贫只是极端绝对贫困的消除。面向后2020时代,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标准转变的政策意义在于...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相对贫困标准的研究和确定,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借鉴包括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供的自然实验,通过因果性与异质性教育收益率的测量及工资差异的分解,实证评估了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改革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
新时代农民组织化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的主体建构问题,是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广州下围村通过创新农民组织化机制,依靠本村的力量迅速驱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利用长达五年的跟踪调查资...
未富先老的农村老龄化是一个重大挑战。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都很难应对农村老龄化,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在于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从当前发展互助养老的实践来看,有三种重要的互助养老技术受到重视,分别是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