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震 · 2020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基于线源模型的中国仪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

作者:马云漪,卢建旗,李山有,何沛阳

摘要:为解决中国大陆地区大震数据不足的问题,选取发生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新西兰等地的大震数据作为补充,建立基于线源模型的仪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为验证仪器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合理性,与中国第五代区划图中使用的宏观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宏观烈度调查资料较为丰富的震级范围内,仪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在近场(100 km以内)与宏观烈度衰减规律较为吻合,仪器地震烈度略大于宏观烈度,最大偏差不超过1度。仪器地震烈度随距离的衰减相对较快,宏观烈度衰减关系建立过程中的远场补点以及仪器地震烈度的计算方法均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中建立的仪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可为地震预警烈度影响场的估计提供参考。

发文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仪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地震预警Instrumental intensityAttenuation relationship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分类号: P315.92[天文地球—地震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