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论文
  • 01月05日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机制研究

    本文简述了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对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提出一些建议,例如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相关信息和创新相关制度等;同时提出以虚拟的公益林生态产品...

  • 01月05日

    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南农产品结构优化分析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和农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对海南省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值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蕃薯、土烟、蔬菜、瓜类、水果、禽肉、菠萝、荔枝、柑桔橙、龙眼、芒果、橡胶、咖啡、茶叶、胡椒、腰...

  • 01月04日

    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生态经济评价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黑麦草-水稻和小麦-水稻两种种植模式的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模式中水稻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在施氮0、7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

  • 01月04日

    关于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以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为例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的现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湿地资源破坏的原因;从机制、投入、立法、运作管理,提出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 01月03日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可拓工程是以开拓创新规律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根据耕地利用的特点,按照物元模型、可拓数学方法与关联函数理论,建立了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

  • 01月03日

    天山北坡山盆系统耦合与农业结构调整

    本文在论述天山北坡农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改变目前天山的放牧性畜牧业,恢复山地生态系统,发挥山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绿洲-扇缘带建立新的草地农业的产...

  • 01月02日

    广西环江喀斯特站纳入中科院“西部之光”计划序列

    近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广西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被正式纳入院“西部之光”计划序列。这是环江站继2005年进入国家野外台站后,其与地方政府合作成效再一次获得中科院有关部门的支持。...

  • 01月02日

    刘更另院士到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指导工作

    8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更另院士应邀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指导工作,在该所所长王克林、党委书记李文祥、副所长吴金水等陪同下,先后参观了焕然一新的科研实验大楼和工作园区,并与该所部分科研、...

  • 01月01日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

  • 01月01日

    欢迎订阅2007年全国各科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