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环境研究 · 2019年第3期333-340,共8页

淮河流域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作者:毛文茜,冷文楠,樊旭,肖霞,郭燕玲,赵艳茹,张文煜

摘要:为进一步加深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山地丘陵地区的风场认识,利用淮南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ST(Stratosphere-Troposphere)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20km高度内风场的变化特征及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淮河流域850hPa、700hPa、500hPa、100hPa等压面高度上,风场有明显的垂直变化,风速及其波动幅度随春、夏、秋、冬先减小后增大,且随高度增加,夏季最小、冬季最大的季节规律逐渐增强;风场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在中低层以下,以小于10m/s的风为主,风向转换多,中低层以上10~25m/s的偏西风居多;年平均风场结构为低层以5m/s北风为主,到2km左右向西偏转,风速小于10m/s,在5km高度处形成15m/s的西风,且风速持续增大,10km左右达到25m/s后逐渐减小,到15km左右风向顺时针向北偏转,直到20km附近与低空风场相近。

发文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淮河流域风廓线雷达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分析Huaihe River valleywind profile radarvertical structure of wind field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分类号: P425.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