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环境研究 · 2020年第3期268-280,共13页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影响东北夏季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何博翰,孙建奇,于恩涛,王会军,张梦琪,华维

摘要:利用区域数值模式WRF-ARW(V3.9)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对该地区夏季降水的单独和共同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两大山脉地形可以显著影响东北及其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降水。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夏季偏南气流在两个山脉的迎风坡一侧堆积,引起局地水汽增加并产生上升运动,因此两个山脉的迎风坡一侧降水增加;而在两个山脉的背风坡一侧,局地水汽减少并伴随下沉运动,因此两个山脉的背风坡一侧降水减少。大兴安岭地形的存在使得其东侧到松嫩平原地区夏季降水增加1.09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增幅为30%),而使其西侧蒙古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0.69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减幅为24%);长白山地形的存在使得长白山南侧到朝鲜半岛地区夏季降水增加1.76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增幅为26%),而使其北侧三江平原地区夏季降水减少0.81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减幅为22%)。当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同时存在时,两者的协同作用会减弱蒙古东部、松嫩平原和朝鲜半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响应,而增强三江平原地区夏季降水的响应。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东北地区当代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发文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区域数值模式地形影响大兴安岭长白山夏季降水东北Regional numerical modelTopographical effectGreat Khingan StripChangbai MountainSummer rainfall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P43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