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 · 2020年第3期380-386,共7页

2006-2017年成都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作者:郑丽英,陈志安,张丽,陈月琴,洪小鸥,史海霞

摘要:利用成都地区温江、简阳两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7年的历史酸雨观测资料,结合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降水量、风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成都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温江站多年平均pH值为4.74,酸雨频率为51.6%,简阳站多年平均pH值为5.64,酸雨频率为27.2%,酸雨频率在地理区域上分布呈现不均一性;降水pH值和电导率(K)季节变化特征显著,降水pH值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降水K值则相反,夏季最小,冬季最大;近年来酸雨年变化有年平均pH值上升、酸雨频率下降和强度减弱趋势特征,年平均K值减小规律明显:温江K值以每年约3.5μS·cm^-1·a^-1的速率下降,简阳以每年约3.7μS·cm^-1·a^-1的速率下降;降水pH值与大气污染物SO2、NO2的负相关较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488,硫氧化物对酸雨污染贡献逐渐减小;降水K值和大气主要污染物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7,与PM10、PM2.5相关性好于与SO2、NO2,近地层大气污染颗粒物浓度对降水K值影响较大;降水pH值与降水量级的变化不明显,但降水量越大其K值越小,且随平均风速的增大降水pH值相对偏大而K值偏小。

发文机构:成都市温江区气象局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市新都区气象局 成都市气象局 四川省简阳市气象局 西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成都酸雨变化特征趋势分析Chengduacid rainvariation characteristicvariation trend

分类号: P49[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X517[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